作者 | 姚立凡
《美妆头条》新媒体
禁止标记“品牌方”“出品人”“监制”。
近期,在化妆品备案/注册过程中,出现了部分省份要求化妆品商品外包装只能出现注册人或备案人、生产企业,不得标记品牌方、出品人、监制、经销商等不负化妆品功效宣称和质量安全责任的任何信息。不少企业在备案中也因为这种情况出现了被驳回的现象,这不由地让许多从业人士感到迷茫。
根据《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化妆品中文标签应当至少包括:注册人、备案人的名称、地址;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在规定中并没有禁止标记品牌方、出品人、监制以及经销商等内容,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01
药监局明确答 复:
规范化妆品标签标注主体要求
事实上,从去年11月开始,业内就有企业在备案中将某公司作为监制名义标注在产品包装上而被驳回的情况。其审核意见显示为: “为明确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对化妆品的质量安全和功效宣称负责,出品人、监制、商标授权、品牌方、联合出品等等宣称易误导消费者的主体责任方,不可宣称”。
此前,广州质检院评审中心曾对这一情况给出过确切答复: “所有备案产品只能出现:注册人、备案人、生产企业、境内责任人的名称、地址这些信息;其他‘品牌授权方、经销商、监制、技术支撑等’与产品无关的公司名称都不可以出现在彩盒。”
针对这一情况,有业内人士特地在药监局网站留言求证官方答复内容,并于2022年1月11日得到明确回复。
图片来源于律心苑公众号
官方回复表示,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化妆品标签应当合法、真实、完整、准确,易于理解,禁止标注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对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境内责任人、生产企业等化妆品生产者和责任主体的标签标注要求进行了明确,以“品牌方”“出品人”“监制”等类似用语作为引导语标注其他企业或者组织,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生产者和责任主体产生误解的,不得在产品标签上进行类似标注。
“主要是为了避免消费者对产品生产者和责任主体产生误解。”广州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研发总监张太军告诉记者,产品外包装标注的这些引导语会让消费者对注册/备案人产生混淆,误导消费者去判断产品的主体责任方,这不利于监管部门在销售环节中的监管。去掉误导性的标注,是对消费者的保护,也是对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对监管的进步和提效。
“虽然新规没有明文规定不能使用,但也提到要明确品牌跟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国家下发相关的通知或文件也是迟早的事。”原生欧芙兰市场总监崔月表示,“ 多个产品备案被驳回的事实也佐证着‘品牌方’‘出品人’ ‘监制’等信息出现在化妆品外包装是有一定备案风险的。作为品牌方来说,也只能按照法规要求去进行备案。”
02
压实主体责任
在新规正式执行后,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成为了产品备案的主导者。一些暂不具备备案人/注册人资质和能力的品牌,会通过授权方式,与代工厂签订产品注册/备案的授权协议。由合作的代工厂进行产品备案/注册,而品牌方则以“出品方”“监制”“品牌方”“联合出品”“技术支持”等名义出现在化妆品包装上。
此外,由于新规要求备案人/注册人需提交全成分及配方等关键信息,不少ODM工厂出于保护配方和知识产权等原因,也主动提出由工厂来进行备案/注册。
事实上,新规出台一直在强调要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出发点就是为了在出现产品问题时,能够明确找到责任主体。若是标注“监制”“联合出品”“技术支持”等这些模棱两可的信息,将会模糊企业主体的责任,造成监管机构和消费者搞不清楚产品的主体负责人,如果是问题产品也会出现推诿扯皮的问题,将会导致 监管处罚无法落实,不利于净化化妆品市场。
广州睿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这是对化妆品注册人和备案人主体责任的强调,也明确告诉消费者,谁为产品的质量安全来负责。
“备案这一块本来就应该是品牌方的事情。”广州某代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规明确规定了品牌方是要对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功效宣称这一块负责的。若由加工型企业去备案,其权责就划分不清了。
1月7日, 药监局发布的《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就明确规定,品牌方的质量安全负责人要承担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决策及有关文件的签发,产品安全评估报告、配方、生产工艺、物料供应商、产品标签等的审核管理、物料放行管理和产品放行,以及受托生产企业遴选和生产活动的监督管理等职责。
这也意味着,这些委托加工的品牌不能再做“甩手掌柜”了。 “让工厂去注册/备案,自己只负责销售”的品牌行为也将受到严厉打击。
03
品牌前途漫漫
如今看来,品牌方还是需要走向自行备案这条道路,承担起作为备案人的责任。对于有资质的品牌来说,这将倒逼其慢慢地去建立健全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也将促进中国化妆品行业更健康、更规范、更健全的发展。
然而,对一些刚起步的品牌来说犹如巨石压顶,很是艰难。
“从目前来看,很多的品牌方是没有专职的质量安全负责人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能力建设,一些没有能力的品牌都很可能因此被直接淘汰出局。以后小品牌再想创建,如果没有不错的实力,也比较难了。”一品牌表示。
化妆品行业即将迎来一次大洗牌,一些实力不强的小品牌或将难逃被淘汰的命运。不仅如此,一大批靠这些小品牌生存的工厂也将会被连累,进而在整个行业引起连锁反应。
广州某代工企业相关负责人直言: “化妆品行业需要有新鲜的血液,我们需要给予新起的品牌一个成长的空间,国家应该给予一定的缓冲期,这个度需要适当地去拿捏一下。”
随着法规政策等密集发布,监管革命的浪潮早已如星火燎原般渗透到化妆品全产业链中,给我国化妆品产业形态带来一次大洗牌。但监管工作、法规执行并非一日之功,长途漫漫,还是需要循序渐进。
企业报道 | 人物专访 | 视频直播 | 新品发布
Scentooze | 冰泉 | 偷自月亮 | 菜鸟和配方师 | 时光馥O D'HORA | 南柯记调香馆 | 参半 | 半亩花田 | 空白KONGBAI | 五朵里 | RE调香室 |La Terapia了于 | 巴莉奥 | 橙蔻 | SKIN COUTURE珂媞尔 | weai未乂次元 | 沐茶 |Haa | 犀望 | 戴可思 | 943 | 奈玑子 | 种子宣言 | INTO YOU | 滋色 |ANDRADA动此达次 | OVF肌本法則 |NOUSKR诺丝可 | 简极 | 斯启诺 | 超级种子 | 凌博士 | 言之有物 |十二院子 | 美壹堂 | 柏瑞美 | 青浅 | 一期一会 | 观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