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什么形状,确认好裁切轮廓线后,只需在要裁切的地方加上出血位,往裁切轮廓外多留3mm即可。
前面可得已经分享了两篇关于出血位的文章,第一篇文章讲了什么是出血位,第二篇文章讲了各个软件中出血位的设置。在第二篇文章中有一张图片是在网上找的,是一个包装盒的展开图,但好像图片上的规线并不是非常准确。所以就想起了要写一写这个话题:包装盒、异型标签这种不规则的印刷品,我们应该要怎么样加出血位 ?
平面设计师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包装设计这一块,从一开始对包装盒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可以省去很多的错误以及错误造成的损失。
包装印刷的工艺比复杂,印刷、过膜、金银卡纸、专色、模切、烫金、击凸、UV、粘盒等等很多流程都会使用到。说白了,就是工艺多、流程杂、成本大。
万一错了,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了。Kede 之前也在包装厂接触过几个月的时间,知道设计上一个不留神就会造成大批量的浪费。
所以,很多实用的印前知识,都是用金钱买来的。
言归正传,下面说说:
1、包装盒的出血位设置
出血位设置的主要目标,就是在需要美观的页面,不能让飞白(留有白边)的现象发生。
如图一,我们以一个常用的底部卡扣、顶部开口的小盒子为例。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盒子会有六个面,除了底部的面不用管,其他5个面是我们设计时需要关注的。
图二,我们将这个盒子展开成平面图,①、②、③、④、⑤ 就是上面立体展示中需要设计的面。(设计前,先确认盒子尺寸,做好整体的形状框架,再框架内设计,以免重要内容不在预定位置。)
如图三,设计时,添加出血位的规则:需要设计的面,往外预留3mm出血位,以免留白,其他折叠到内部的面不用管。通过图二与图三对比,①、②、③、④、⑤是最重要的面,设计时就要往外延伸3mm的出血位。
图四,我们将出血位部分提取出来,改成一个橙色,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加出血的地方了。简而言之,其实和简单方形的印刷品一样,在需要裁切的地方加了出血位(只是包装盒的裁切形状各不相同而已)。
2、异形标签的出血位设置
讲过了包装盒,那么其他印刷品的出血位设置,就是毛毛雨啦。
下面说说比较有代表性的异型标签的出血位设置。首先我们在素材网站上找了一个有矢量图标,当做是需要用来制作标签的设计稿。
图五:我们将异型标签设计完成。
图六:找到标签裁切线,也就是需切裁切成成品的轮廓。
图七:根据裁切轮廓,将需要裁切的边缘往外预留3mm的色块,以防裁切误差,就是我们完成出血位的设计稿了。
题外话:如果我是按图八右侧这样子加出血位,是否可行?
总结:
1、添加出血位的规则:在需要裁切的边缘往外预留3mm,以防裁切误差而留下白边;
2、无论是什么形状,确认好裁切轮廓线后,只需在要裁切的地方加上出血位,往裁切轮廓外多留3mm即可。